欢迎来到多甜蜜集团!
English四月上旬,卢氏的洋槐花尚未绽放,浅白色的花苞刚刚露头,而满山的绿色已大张旗鼓地倾泻至山脚。郁郁葱葱的不止景色,还有坐落在这片生机盎然之中的多甜蜜集团旗下子公司——卢氏县莘花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卢氏莘花”)。在这里,我们见到了卢氏莘花的运维工程师——黄新,一名被大家称为“全能医生”的多甜蜜员工。他的故事,不仅是个人的成长蜕变,更是多甜蜜集团“向善,向上”价值观的生动注脚。
以下,是黄新的故事——
有问题,找黄新
在见到黄新之前,我们听过很多次关于黄新的名字。在卢氏莘花,他是一个「无处不在」的存在。
「有问题,找黄新!这好像是他给大家最深的一个执念。厂子里的所有东西一有问题,第一个想法就是给黄新打电话。」卢氏莘花研发主任梁康达在提起黄新时,这样表述。
大事冲锋。设备维修,产线安装,厂区管道改造,找黄新。
小事细致。灯坏了,跳闸了,漏水了,墙板太高了,接货送货买防护服,找黄新。
当然,难事也找他。
2025年春节后,在卢氏莘花全员冲刺第一季度满负荷生产时,蜂蜜水产线突遭“打码危机”。打码出现故障,后续工序无法衔接,导致大量次品产生。这些次品不仅浪费了原材料和人工成本,还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,原本排得好好的生产计划,乱了套,重新调整排产顺序和优先级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还可能影响集团的声誉。如何在短时间解决这个难题,交给了黄新。
打码打不上,自然考虑是打码机的问题。黄新拆下打码机反复检查,最终确认设备运行正常。“问题不在机器,可能在流程!”他逆流溯源,重新回到产线寻找原因,发现瓶身残留水渍是罪魁祸首。
为快速止损,黄新用毛巾固定擦拭瓶身,可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,毛巾固定得松,擦几个瓶子就掉了;固定得紧,就被勒成了一个个疙瘩,擦拭效果大打折扣。
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,黄新想到用吸水性更好的海绵,跑了很多店没有找到合适的,最后去了五金店,发现了在角落里的滚筒,“这个能行!”黄新用铁丝固定成简易吸水装置,对瓶身率先进行吸水处理,水吸满后,便进行更换晾晒,循环使用。当月,残次品下降了10%,直接创效3000元。
黄新的灵感从何而来呢?“我其实没有想那么多,就想着怎么把问题解决。当时也是无意在五金店看到它可能合适,拿过来一试,果真合适,我也是碰运气碰上的。”面对赞誉,黄新摸了摸后脑勺,不好意思地说。
但是我们都知道,黄新的灵感绝不是“碰运气”碰来的,而是努力后的结果变现。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往往不是灵光一闪,而是愿意天天琢磨这件事的耐心和失败了还愿意接着试的韧劲。这份持续的探索,比任何顿悟都更接近答案的本质,也显得尤为珍贵。
从“门外汉”到“全能手”
若只看今日的黄新,很难想象他曾是蜂产品加工领域的“门外汉”。入职卢氏莘花前,黄新在郑州做电梯维保工作,对机械设备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。2022年9月,黄新加入卢氏莘花,当时只知道蜂蜜,对蜂产品加工一无所知,黄新没有底气。
“既然来了,那就去试试吧!”黄新开始与技术交付部经理杨磊、车间主任亢孝辉配合,一起摸索着组装产线。
产线搭建完成,后续保障设备的平稳运转的维保工作交给了黄新。就在这时,提供设备的供应商突然停止了后续的售后服务。
订单来了,产线一开,必须按期交付。可新产线在运行过程中,难免有各种问题。没有售后,黄新决定“硬上”。
从“最笨”的方法开始——啃说明书。对照图纸,仔细研究,熟悉基础零部件的各项功能;拆卸组装零部件,了解构成,找到坏的原因,以及后续避免损耗的技巧。
基础设备搞懂了,技术实操方面就“拜师学艺”。曾一起组装产线的同事杨磊,行业经验丰富,两人常常沟通交流;黄新辗转找到当时安装产线的厂家师傅,一次次打电话取经,按照说的步骤,自己重新来操作,硬生生将“售后空白期”变成“技能爆发期”。
如果学不会呢?黄新笑着说:“那就交学费喽。”之前工厂的一个卷帘门需要维修,自己修不了,只能花600块找专业师傅。师傅修,黄新就蹲一旁,给师傅递个螺丝刀、送个水,一直加班到晚上11点多,门修好了,黄新也学会了。后续卷帘门再出问题,黄新自己就能搞定。
“不会就去学,学到手里的才是自己的。起码再坏了,不用找别人,咱自己就能快速解决。”好学,肯学,在黄新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凭借着这股倔劲儿,大到工厂产线,小到设备零件,黄新统统印到了脑子里。
面对未知,黄新选择了尝试,在尝试之后,他选择继续向前多走一步:用拆解、请教、死磕,把不会的搞懂、弄通、学会,这是属于黄新解决问题的朴实定律。
采访过程中,我们跟随黄新去了车间,看他平时工作的地方。进入到他的“地盘”后,黄新逐渐放下了刚接受采访时的羞涩与局促,成为了卢氏莘花代言人,一一介绍和自己打交道的设备“老伙计”。
“这个车间叫做‘除静电离子风蛇车间’,是我们自己组装的。”有些毛发、灰尘因为静电的作用,会吸附到瓶盖上,我们要保证瓶盖的干净整洁,所以用到除静电离子风蛇,通过内置的电离器将空气中的氧气分子转化为氧离子,这些氧离子被释放到空气中后,与空气中的静电荷相互作用,中和静电荷,使其稳定,从而消除静电,达到除尘效果。该车间对电源供应和气压要求比较高,同时需要调整离子风蛇的角度和方向,使其能够有效地覆盖需要除静电的区域。
言语间,现在的黄新,已经从技术“小白”蜕变为真正的“行家”,而他的一路成长,也成为践行多甜蜜集团企业文化的具象呈现。
一颗真心最动人
在2025年年会上,黄新获得卢氏莘花优秀员工,给他的颁奖词是这样的:
“设备的‘医生’,凭借精湛的技术,迅速诊断问题,手到病除。不管是日常巡检,还是突发故障抢修,他都认真对待,不放过任何隐患。正是因为有他这样的‘幕后英雄’,公司的生产才得以平稳有序,他是我们的骄傲。”
写这段颁奖词的人是卢氏莘花总经理孟鑫,他形容黄新是“小蜜蜂”,脚步不停,步履匆匆。有着蜜蜂的勤劳,除却个人的工作事项,他还主动承担其他临时事项,平时跑个腿、买工具,也都会想到他。黄新也有着蜜蜂的靠谱,“凡是交到他手里的事情,都很放心。”孟鑫说。
卢氏莘花总经理助理孟志威是2025年加入的公司,他给出黄新的关键词是“事无巨细,做事靠谱”。春节后,工厂进行锅炉房改造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,事项繁琐复杂,找施工商、购置物料、对接各个人员,可黄新没有任何怨言,工作不打折扣,问题到他手里总能“清零”。孟志威说:“我第一次知道黄新的名字是在2025年的年会上,当时不理解为什么黄新可以得奖。在后来的接触中,我真心佩服黄新,他拿奖实至名归。”
“黄新相比于之前,活泼了一些。”质检部QC弋兰说,“之前研发室需要修个灯、接个电,黄新干活麻利,很快就完成了,但是闷闷的,不太爱说话,如今也偶尔开开玩笑,人也精神了,整个人都透着自信。”
关于黄新,我们还采访了卢氏莘花其他小伙伴,收集到了他们眼里的黄新:高效、勤劳、靠谱、宝藏男孩,当然,也有一个词:心疼。能者多劳并不意味着“能者全劳”,每天这么多事找黄新,他会累吗?会烦吗?
谈及这个问题时,黄新说:“事情多肯定会累,但心里头感觉踏实。保障生产顺利进行,给大家解决问题,这是应该的。”在他眼里,事情没有“事多事少”、“分内分外”,只有“必须解决”。这份责任感,让他成为卢氏莘花最可靠的“安全阀”。 而黄新的踏实与真诚,也流淌在卢氏莘花团队之间。这份向善之心,是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认可,是付出被人看到的尊重,是齐心完成经营目标的笃定,是敢于把后背交给彼此的信任。黄新从刚入职的不安到如今的独当一面,是属于个人与团队的相互成就。而这份认可与理解的双向奔赴,也为黄新的成长之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去自然汲取力量,是黄新获取动力的另一个来源。生活中的黄新,喜欢钓鱼。得益于卢氏的有山有水,一到休息日,便带着鱼竿,随便找个水边,就能钓一天。他也喜欢爬山,尤其喜欢夏天和冬天的山。夏天到处是绿油油的,虽然温度高,但并不会觉得热。冬天也很漂亮,尤其是下过雪,山上的树全部被雪覆盖,“感觉很幽静。”黄新说。
但更多的,黄新依旧会在休息时,时不时找到可为工作所用的金点子。下班后,黄新喜欢刷机械类的短视频,“有些机械类视频还是蛮有意思的,我前几天看到一个小工具可以替换滚刷,准备买过来试试。”黄新一脸兴奋。 谈及未来,黄新腼腆却坚定:“就想把手里的事做好,再多学点新技术。”这份简单的心愿,恰是匠心最动人的模样。
采访结束,黄新继续忙碌。灌蜜机卸下来的零件要研究一下,看到底哪里的问题;保障设备运行的技术考试迫在眉睫,要继续刷题;蜂蜜水产线一个数值需要调整,要和厂家继续对接……他用双手拆解难题,用脚步丈量责任,将“解决问题”的朴素信念化为守护生产的坚实屏障。
黄新正是多甜蜜人精神的缩影:在细微处扎根,于无声处绽放。我们期待更多“黄新”破茧而出,当“黄新式”的韧劲与担当成为团队共识,当“遇到问题不抱怨,想尽方法去解决”融入日常工作,多甜蜜集团的愿景便不再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场由无数双手共同托举的接力征程,而我们,终将到达。
多甜蜜集团|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
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三环路283号16号楼B座1101室
工厂地址:河南省许昌长葛市官亭乡秋庄多甜蜜蜂业园
电话:0371-56621222
Copyright © Since 2003 豫ICP备12017492号-1 营业执照